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德育理念
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
2016-03-10 | 编辑 管理员 | 分类 德育理念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负责人、管理者、引导者,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德育方面承担起主要的引路人。随着经验积累,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无数,但总有些人有些事,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深深地让我反思与促进。转化后进生是每位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下面介绍一个班级管理中转化后进生的案例:我班里的小A由于父母经常出差留他一个人在家,他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要么无故不来上课,要么上课情绪低落;上课迟到、睡觉,不做作业更是家常便饭,每次考试成绩逐步下滑。科任老师经常与我沟通A同学的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针对他的情况,无论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或是声色俱厉的批评或是与家长沟通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但又不忍放弃,放弃不等于宣判不可救药了吗?在一次其他老师建议下,我决定先冷处理,等待时机再教育。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我对他不闻不问。每次犯了错误我只是一一记录下来,并不当面批评。时间长了,也没老师督促他学习了,渐渐的他感觉自己被孤立起来了,自己反到觉得不自在。然后我又看准时机,给他分配一些小任务,完成后我又给予适当的表扬,我发现他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慢慢地他找回了信心,细心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一天下午,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并让他坐下来。我接着和颜悦色得说:“老师最近碰到一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我想请你帮我出出主意。”边说我边用真诚的目光盯着他,老师的信任使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紧接着,我让他对当前班级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征求改进管理班级的意见,那次谈话之后,我大胆让他担任班干部充分激发其责任感,果然他在班级表现明显好转。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哲人说:“使人前进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

我们常说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可见,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对他们评价,才能如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润物无声。

班主任工作,可以说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反思自己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已尽心尽职。我总想,只要每个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教海无涯,班主任工作中的方法很多,我想只要我们以满腔热忱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催其猛醒,促其奋进,执着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每位教师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上一篇: 用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下一篇: 没有下一篇了